1月12日,安徽省工信廳發布《關于省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第0275號提案答復的函》,在答復函中明確了下一步將重點推進的工作內容:
一是做好產業政策引導扶持。貫徹落實國家《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和智能光伏產業創新發展行動計劃要求,引導企業對標行業規范開展創新研發和智能升級,并統籌“三重一創”、制造強省等省級政策,對符合條件的滁州市光伏項目建設、技術改造、智能升級等給予資金支持。
二是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引領。按照自然資源部印發的《市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指南(試行)》和省自然資源廳出臺的《安徽省縣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指南(試行)》,指導滁州市在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的基礎上,綜合考慮人口分布、經濟布局、國土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等因素,科學有序統籌布局生態、農業、城鎮等功能空間,依法保障新能源產業用地。
三是落實光伏項目用地保障。嚴守耕地、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線和生態保護紅線,嚴格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在生態保護紅線補劃調整工作中,提前將國家重要能源基地和重大項目從生態保護紅線區域調出,對建設項目占用生態保護紅線確實難以避讓的,由省級人民政府出具不可避讓的論證意見,并采取相關修復措施,助推新能源產業持續發展。堅持“土地要素跟著項目走、項目跟著國土空間規劃走”的要求,分類安排用地計劃指標。對納入國家重大項目清單和納入省政府重大項目清單的單獨選址的光伏產業項目,所需計劃指標在省政府用地審批時直接配置;對未納入重點保障的光伏產業項目用地,指導各地要優先使用存量土地,確需使用新增用地計劃指標的,與各地處置存量土地掛鉤,保障用地需求。
四是加強新能源產業人才培養。按照《安徽高校服務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人才培養行動方案》,進一步推動我省高校圍繞服務光伏等新能源產業發展,優化新能源產業人才培養體系,加強新工科、產學合作協同育人、協同創新項目建設,強化復合型和應用型新能源產業人才培養,共建現代產業學院,合作開設新能源和節能環保行業應用型人才“訂單班”。支持安徽科技學院、滁州學院等高校聚焦光伏等新能源產業發展,引導高校主動加強急需緊缺人才培養力度,深化新能源與人工智能、信息科學等相關學科專業的交叉融合,推進新工科建設,支持能源與動力工程、環境工程、建筑環境與能源工程專業建設和提升改造。“十四五”期間,擬增設、改造升級新能源相關學科專業點分別達21、24個,培養近4萬余人。
五是推動產融合作加速發展。圍繞滁州市光伏產業這一主導產業,與鳳陽縣、定遠縣等開展分層級產業鏈對接,引導市、縣與頭部企業簽訂協議,引進產業鏈配套企業,促進鳳陽縣、定遠縣等縣域經濟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繼續加大金融支持,設立產業子基金等,引導滁州市光伏產業的發展。
六是支持擴大光伏發電應用。繼續組織好光伏發電項目并網規模競爭性配置,支持滁州組織項目參與配置,適度超前布局一批集中式光伏發電項目。支持滁州以經濟開發區國家整縣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為重點,鼓勵全市各縣因地制宜發展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按國家要求優化完善能耗管理政策,積極支持光伏等制造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全文如下:
關于省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第0275號提案答復的函
汪建中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支持滁州打造“世界光伏之都”的提案》收悉,現答復如下: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光伏產業發展,將其作為貫徹落實“雙碳”目標、加快打造“三地一區”的重要戰略性新興產業,予以重點支持,大力發展。在光伏制造領域,我省充分考慮資源環境和產業發展實際,堅持因地制宜特色發展,主動規避上游多晶硅制造、單晶硅拉棒等能耗較高的環節,著力發揮我省出口較為便利、光伏玻璃產地等優勢,重點推動光伏玻璃、電池、組件、逆變器以及相關配套環節發展,積極推進各種類型光伏發電項目建設。2021年,全省光伏設備及元器件制造業實現營業收入882.8億元,同比增長35.6%;太陽能電池產量達24.8GW、同比增長20.7%;逆變器出貨量近50GW,穩居全球前列;光伏玻璃日融化量達到0.5萬噸,占全球比重一半左右。在光伏發電領域,我省持續發力、重點突破,堅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舉,積極推進各種類型光伏發電項目建設,2021年新增光伏發電裝機337萬千瓦,占全省新增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的68%。截至2021年底,累計并網光伏發電裝機容量1707萬千瓦,占全省發電總裝機的20.2%,光伏發電已成為全省第二大電源。
近年來,滁州市充分發揮資源和區位優勢,大力發展光伏玻璃、組件及上下游配套等環節,已成為我省光伏產業發展的重要聚集地。針對您提出的建議,我們主要開展了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一是落實政策扶持。編制出臺《安徽省光伏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明確提出支持合肥、滁州等市結合地方實際,差異化布局光伏玻璃、電池、組件、逆變器等重點環節,加快構建形成區域集聚、優勢互補、配套協同的產業發展格局。充分運用省“三重一創”政策資金,先后支持安徽英發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太陽能電池片及組件生產項目、滁州隆基樂葉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年產5GW單晶組件、晶科能源(滁州)有限公司年產16GW高效太陽能組件生產線建設(一期)項目等9個項目。2021年以來,通過制造強省政策資金,先后對滁州市福萊特、硅谷智能、隆基樂葉、福斯特等光伏企業申報的10個項目予以政策支持,獎補資金超過1500萬元。
二是優化能耗要求。目前,工業和信息化部已明確光伏壓延玻璃可不實施產能置換。我省正在研究擬將光伏壓延玻璃不納入“兩高”目錄。同時,考慮到光伏壓延玻璃生產作為光伏產業鏈上游,單位增加值能耗較高的實際情況,對符合項目所在市主導產業的產業鏈上下游直接關聯項目,在市域內相互配套并同步實施的,可合并測算單位增加值能耗。此外,我省有序用電方案中明確對光伏產業鏈上游部件生產企業等實施重點保障。
三是推動項目建設。隆基光伏年產8萬噸太陽能鋁邊框項目、中福大明年產5GW高效光伏組件項目、福斯特光伏膠膜及背板項目等一批光伏產業重大項目被納入省級2022年重點項目投資計劃。省生態環境廳將東方日升、滁州晶科、福萊特、隆基樂葉等5家光伏企業列入第一批重點培育企業名單,通過建立企業聯系人制度,直接傾聽企業訴求,積極幫助協調解決企業發展過程中的困難和問題;將滁州市年產10GW高效光伏組件和300MW光伏電站項目、天長沂湖漁光小鎮1000MW光伏項目等5個項目列入第一批重點支持項目,依托“雙招雙引”綜合服務平臺,每月對重點項目進行跟蹤調度。
四是引導金融支持。編制完成組建安徽省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投資母基金方案初稿,擬定基金規模120億元,政府引導資金30億元,圍繞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領域的子基金及項目進行投資。與工商銀行安徽省分行等銀行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為企業和招引項目量身定制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開展股權質押貸款、專利權質押貸款、環保貸等業務。
五是推進學科建設。擬定《深化高校學科專業結構改革服務產業創新發展實施方案(2021-2025年)》《安徽高校服務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人才培養行動方案》,引導高校建立健全新能源相關學科專業優化調整機制、人才需求預警機制和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持續調整優化我省新能源相關學科專業結構。目前,我省分別設置能源化學工程、環境工程、新能源材料與器件、環境科學與工程、能源與動力工程、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儲能科學與工程等本科專業點96個,光伏工程技術、工業節能技術、新能源材料應用技術、新能源裝備技術、發電運行技術電力系統繼電保護技術等高職專業點14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工業大學等7所高校的新能源材料與器件、能源與動力工程、環境科學等17個專業點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安徽工業大學、安徽建筑大學等18所高校的能源化學工程、環境生態工程、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等26個專業點獲批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021年,在高等學校省級質量工程項目中擬立項建設“光伏發電技術與應用傳統專業改造提升”等30余項與新能源材料與儲能技術、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能源與動力工程等相關的傳統專業改造提升項目、提升專業服務十大新興產業項目、“四新”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等。
六是創新人才培養。創新產教融合、產學研協同育人的人才培養模式,支持省內高校與科研院所、企業建設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安徽科技學院、阜陽師范大學、宿州學院的5項新能源相關項目獲批立項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與北京、深圳、杭州等地的多家企業在師資培訓、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等項目上開展深入合作交流,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推動教學與科研緊密結合、學校與社會密切合作,進一步深化科教融合、產教融合,完善人才創新培養體系。
下一步,針對您在議案中提出制約滁州市光伏產業發展的相關因素和具體建議,我們將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推進:
一是做好產業政策引導扶持。貫徹落實國家《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和智能光伏產業創新發展行動計劃要求,引導企業對標行業規范開展創新研發和智能升級,并統籌“三重一創”、制造強省等省級政策,對符合條件的滁州市光伏項目建設、技術改造、智能升級等給予資金支持。
二是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引領。按照自然資源部印發的《市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指南(試行)》和省自然資源廳出臺的《安徽省縣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指南(試行)》,指導滁州市在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的基礎上,綜合考慮人口分布、經濟布局、國土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等因素,科學有序統籌布局生態、農業、城鎮等功能空間,依法保障新能源產業用地。
三是落實光伏項目用地保障。嚴守耕地、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線和生態保護紅線,嚴格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在生態保護紅線補劃調整工作中,提前將國家重要能源基地和重大項目從生態保護紅線區域調出,對建設項目占用生態保護紅線確實難以避讓的,由省級人民政府出具不可避讓的論證意見,并采取相關修復措施,助推新能源產業持續發展。堅持“土地要素跟著項目走、項目跟著國土空間規劃走”的要求,分類安排用地計劃指標。對納入國家重大項目清單和納入省政府重大項目清單的單獨選址的光伏產業項目,所需計劃指標在省政府用地審批時直接配置;對未納入重點保障的光伏產業項目用地,指導各地要優先使用存量土地,確需使用新增用地計劃指標的,與各地處置存量土地掛鉤,保障用地需求。
四是加強新能源產業人才培養。按照《安徽高校服務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人才培養行動方案》,進一步推動我省高校圍繞服務光伏等新能源產業發展,優化新能源產業人才培養體系,加強新工科、產學合作協同育人、協同創新項目建設,強化復合型和應用型新能源產業人才培養,共建現代產業學院,合作開設新能源和節能環保行業應用型人才“訂單班”。支持安徽科技學院、滁州學院等高校聚焦光伏等新能源產業發展,引導高校主動加強急需緊缺人才培養力度,深化新能源與人工智能、信息科學等相關學科專業的交叉融合,推進新工科建設,支持能源與動力工程、環境工程、建筑環境與能源工程專業建設和提升改造?!笆奈濉逼陂g,擬增設、改造升級新能源相關學科專業點分別達21、24個,培養近4萬余人。
五是推動產融合作加速發展。圍繞滁州市光伏產業這一主導產業,與鳳陽縣、定遠縣等開展分層級產業鏈對接,引導市、縣與頭部企業簽訂協議,引進產業鏈配套企業,促進鳳陽縣、定遠縣等縣域經濟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繼續加大金融支持,設立產業子基金等,引導滁州市光伏產業的發展。
六是支持擴大光伏發電應用。繼續組織好光伏發電項目并網規模競爭性配置,支持滁州組織項目參與配置,適度超前布局一批集中式光伏發電項目。支持滁州以經濟開發區國家整縣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為重點,鼓勵全市各縣因地制宜發展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按國家要求優化完善能耗管理政策,積極支持光伏等制造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您在議案中提出的建議契合我省實際,對我省光伏產業加快發展具有非常好的指導和借鑒作用。我廳作為全省光伏制造行業管理部門,將繼續深入實施安徽省光伏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并會同省發展改革委、省生態環境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自然資源廳、省能源局等有關部門,共同推進滁州市乃至全省光伏產業加快高質量發展。最后,感謝您長期以來對光伏產業發展的關心和支持,也歡迎在以后的工作中繼續提出寶貴意見,對我們的工作給予指導和幫助。
安徽省經濟和信息化廳
2022年7月22日
來源:安徽省工信廳